Schwertlilien
As a recoder: notes and ideas.

2025-3-27-实验

最近,沉迷于看小说,我反思……

实验进度

还是最简单的三个实验、然后重复实验、已添加的指标、再跑shot=8上的。

image-20250327234113699
image-20250327234129430

不过我有把所有的实验数据log保存下来。

然后我在跑food200,非常想吐槽在Backbone是ResNet50下,速度真的《超 级 慢》。

4.5h才跑了28个epoch!!!我需要跑300个epoch。。。

日语pre的想法

首先,说一下日本人的”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“思想、

随着少子化、高龄化的社会发展,

很多人会比较的孤单、以及上班的压力

可能会有存在两种”死法“。

一种是由于上班压力过大而存在的卧轨,

”xx缐内での人身事故の影響で、...“

image-20250327235851554

然而,铁路公司会向家属索要赔偿,其中包括电车维修费、延迟运行损失费以及一些其他费用,高达上千万日元。

是一种”我已经尽量避免给别人添麻烦了,生命的最后就让我任性一次吧“的消极思想。甚至是早高峰、周一上班期间、卧轨的人格外的多。

老事实:2018年 1108件人身事故。发生事故后,对应路线慢的时候将会停止运行一到两小时,影响很多人的出行。

现象--后果--原因,大概按照这个顺序介绍。

另外一种则是孤独死。

据《朝日新闻》,2024年1-3月,日本已有约2.1万人孤独死,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约占80%。

image-20250328000356048

孤独死,指的是独居者独自一人死在家中,由于平时不接触外界和家人,经过一段时间被发现的事件。一般会等到尸体发臭、或是没有交水电费而被人找上门、于是被发现死亡。

需要加入一定的文字描写吗?

“尸体早已腐烂,体液渗透到了地板以下;痕迹上爬满了白色的蛆虫……

屋内堆满的垃圾、发酵而产生的臭味引来了无数的苍蝇。”

因此衍生出了一种特殊的职业,孤独死清洁工,也就是清扫逝者房屋的人。

清洁工们将所有的遗物收拾整理,并给房间进行清扫消毒,并将房子收拾空,等待房子的下任住户…

我所了解到孤独死是来源于叶真中显的《绝叫》,是本悬疑小说。小说开篇的背景,便是发现了一位孤独死的年轻女性。

感觉可以试着引入一下

此外,其他通同学给我提了一点意见,意思是可以升华一点,不然讲这个太down了。大概的想法是围绕着日本人的思想、以及生死观,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。

以下来自周さん:

首都圈铁路网每年发生约500起人身事故(国土交通省2021年数据),其中多数被认定为自杀性跳轨。早高峰时段频发的事故常造成数万人通勤延误。在遗属赔偿问题引发社会争议的同时,社交网络上"自私的死法"等批判也不绝于耳。但这背后潜藏着现代日本特有的长时间劳动和孤立化导致的"被逼入绝境的心理"。据《自杀对策白皮书》显示,20-40岁男性自杀原因前几位均为"工作问题"和"生活困苦"。

铁轨上的银河:当现实与梦境在生死边界交织——驶向天国的列车:铁轨的双重隐喻

在宫泽贤治的《银河铁道之夜》中,银河铁道是连接生与死的诗意通道。少年乔凡尼的梦境列车载着亡魂穿越星海,铁轨既是通往天国的阶梯,也是人类对永恒幸福的精神投射。而现实中,日本密集的铁道网络却常成为生命的终点——2021年仅首都圈便发生近500起卧轨自杀事件,冰冷的铁轨在夜幕下折射出另一种"银河":它是被社会压力碾碎的个体最后的叹息,是孤独者眼中唯一确定的"归途"。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"车票"意象在此显现出残酷的对照:乔凡尼手握象征救赎的"天国之票",而现实中选择铁轨的人们,或许正将生命的最后瞬间视为一张挣脱现实的单程票。宫泽贤治笔下的捕鸟人捕捉银河白鹭,白鹭落地即化为细沙,恰似现代社会将个体价值消解为统计数字的冷漠机制。

image-20250328222501771

银河是故事中列车行驶的“轨道”,也是奇幻旅程的背景。列车在银河的星光中穿行,停靠于天蝎座、天鹰座等星座形成的“车站”,仿佛宇宙本身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流。

  1. 人生的旅途:铁道象征生命的单向旅程,每个“车站”代表人生不同阶段或命运节点,呼应“生与死”“相遇与离别”等主题。
  2. 人类文明与孤独:宫泽贤治生活在日本工业化初期,铁道可能暗喻现代文明对自然的侵蚀,或人类在科技与精神之间的挣扎。

卧轨自杀高压社会的生死抉择隐藏着多重社会压力源:

  1. 经济与就业压力: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导致非正规就业比例高达40%,年轻人面临收入不稳定与职业前景的迷茫。
  2. 经济负担与职场霸凌:如“过劳死”文化加剧了心理崩溃的风险。
  3. 心理健康忽视:日本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,使得许多人选择压抑情绪而非求助。研究显示,抑郁症患者中仅约30%接受治疗。
  4. 社会孤立:高度城市化的生活削弱了传统社区纽带,许多人即便身处人群,仍感到孤独无助。这种孤立感与卧轨自杀的冲动形成恶性循环
搜索
匹配结果数:
未搜索到匹配的文章。